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

以案说险|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提醒您:警惕高息理财诈骗

2025-09-26 15 文章来源: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追求,以虚假的高息理财项目为诱饵,实施金融诈骗。这些诈骗手段隐蔽性强、涉及面广,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在此,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防范高息理财诈骗风险。

  一、典型案例

  市民李某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某投资公司推出一款年化收益率达15%的理财产品,且承诺保本付息。李某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该公司考察。公司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出示了营业执照和所谓的“资质证明”,还带李某参观了公司办公场所,展示了“成功案例”。李某被高息回报所吸引,当场投资了10万元。然而,三个月后,李某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楼空,电话也无法接通,遂意识到被骗,急忙报警。

  二、高息理财诈骗常见形式

  高息理财诈骗通常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利用人们对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心理需求,实施诈骗。

  一是虚假宣传,通过夸大收益、伪造资质、虚构成功案例等方式,骗取投资者信任。

  二是利用熟人效应,通过熟人介绍、朋友推荐等方式,降低投资者警惕性。

  三是制造紧迫感,以“限定优惠”“名额有限”等话术,催促投资者尽快投资。

  四是伪造合同,签订虚假合同,掩盖非法集资本质。

  五是资金转移,通过POS机刷单、资金拆分等方式,迅速转移投资者资金。

  三、风险提示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提示消费者:

  一是树立正确投资观念,理性看待高收益理财产品,切勿被“高息”“保本”等承诺迷惑。

  二是投资前要核实机构资质,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企业信息,避免轻信“空壳公司”。

  三是不要轻信熟人推荐,投资决策应保持独立性,避免盲目跟风。

  四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或金融监管部门反映,避免财产损失。

  五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向陌生人透露银行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息理财有陷阱。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