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
热点专题
2025-09-16 3 文章来源: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金融知识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条文和手册,而是化作社区里一道生动的风景线,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长春市宽城区一心街社区的居民们发现,学习金融知识从未如此有趣。
九月长春,秋意初显。宽城区一心街社区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正在举行。9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以下简称吉林金融监管局)与中共长春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招商银行长春分行联合创建的“百姓金融知识园”正式落户这个社区。这是吉林省2025年消保“吉金行”——金融教育“网格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吉林省落实“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先声。
在金融监管日益重要的今天,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已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防线。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即将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本次活动由金融监管总局统筹,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共同举办。
吉林金融监管局前瞻布局,指导三家金融机构率先行动,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探索建立社区金融教育基地。
“百姓金融知识园”突破传统金融教育的单向传播模式,通过互动体验和社区融入的方式,让金融知识真正“活”起来。基地设置了“金融知识宣传栏”“金融为民风险提示”和“消保知识长廊·社区金融保障”三大区域、九个宣传专栏。同时,创新建设“一心街社区金融调解工作室”核心阵地,打造内外双场景金融交互模式,切实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帮助社区居民筑牢权益保护“安全防线”,构建立体化的金融知识普及空间。
活动在社区歌舞文艺汇演中拉开帷幕。社区居民自编自演歌舞节目,展现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现场还在节目间隙进行生动形象地互动问答,巧妙地融入了金融知识元素,让居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金融知识,提升权益保护意识。
随后开展的三项趣味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金融知识圈圈有‘蔬’套圈活动”、“金融为民大转盘活动”和“金融知识全民乐趣味教育沙包活动”。
这些看似游戏的活动,实则精心设计了金融知识问答和风险提示内容。居民们在游戏中学习识别金融风险,了解消费者八大权益,掌握防范电信诈骗的技巧。
平安产险现场工作人员针对老年群体特别发放了大字版金融知识折页,并耐心讲解如何防范老年人诈骗。“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老年人太实用了,”68岁的社区居民张大爷表示,“以前总听说有老人被骗光养老金,现在学了这些知识,心里有底了。”
一系列创新趣味宣传活动的开展,获得现场居民的好评。
“我刚参加了蔬菜套圈游戏,答对了三道金融题目,还赢得了不少金融蔬菜!”退休教师李女士兴奋地展示手中的蔬菜,“最重要的是了解了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以后也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了。”
刘女士带着3岁的孙子一起来参加活动:“这种形式很好,孩子玩得开心,我也学到了不少金融知识。特别是关于反诈防非风险提示的部分,对我很有启发。”
社区书记表示:“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深受居民欢迎,尤其是趣味性的设计,打破了金融知识晦涩难懂的印象,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据介绍,活动当天发放各类金融知识宣传材料2000余份,参与居民超过500人次,现场咨询解答金融问题100多个。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金融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长效机制。
“百姓金融知识园”的创建,是吉林金融监管局带领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教育‘网格化’的重要尝试。通过将金融知识送入社区,打通金融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金融教育与社区居民的零距离接触。
“作为金融机构,我们不仅有责任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有义务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少立如是说。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和招商银行长春分行的现场代表也一致认为,这类活动实现了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既普及了金融知识,也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
“百姓金融知识园”的创建只是起点。根据吉林金融监管局的规划,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还将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式,将金融知识和防非反诈常识送至千家万户。
金融机构将主动对接辖区社区,制作通俗易懂的金融风险提示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百姓身边的提示与提醒。
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金融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现场金融机构表示,将以“百姓金融知识园”为起点,持续探索金融教育的新形式、新路径。
分别时,社区广场上依然欢声笑语。居民们不仅带着小礼品回家,更带着保护自身权益的金融知识和识别诈骗的火眼金睛。金融知识园地已在这片社区扎根,未来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